論文下載 |
齒緣龜的生物學特性及繁殖養殖技術 |
時間:2013-9-30 14:36:24 來源: 點擊:26694 |
|
齒緣龜,又名齒緣攝龜、黒底扁龜、亞洲葉龜。其肉色有白色,有紅色的,以紅色為上品,民間稱紅肉黑底龜。在所有水棲龜類中,肉色是金紅色的,除了價格昂貴的金錢龜外,就是齒緣龜,在人工養殖條件下,其金紅色程度不亞金錢龜,這一特點,在幼體階段特別明顯,所以民間也有人將之稱為金緣龜。其體型中等(成龜體重一般1公斤~2公斤),黑底,斷板,半閉殼。屬淡水半水棲龜類,雜食偏肉食性,養殖繁殖的條件和廣西擬水龜一樣。成龜食用時,口感鮮甜,無腥臭味,無泥味。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不亞于廣西擬水龜。但目前該龜市場價格偏低,不到廣西擬水龜的一半,是所有水龜類中價格最低的。隨著野生資源數量的不斷減少,價格將會不斷上漲,市場前景看好。
一、學名和分類位置與瀕危程度
齒緣龜(Cyclemysdentata),分類地位是脊索動物門(Chordata)、脊椎動物亞門(Subphylum vertebrata)、龜鱉目(Testudinata),淡水龜科(Batagurinae),齒緣龜屬(Cyclemys) 。國內產于廣西、云南,國外在東南亞有分布。齒緣龜在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》被列為瀕危物種,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(三有名錄)。國家鼓勵合法馴養繁殖養殖。
二、生物學特征
1.體形特征
扁橢圓,成體背甲長20厘米~24厘米。體重0.7公斤~2.5公斤。幼體長寬約相等,成體長大于寬;背中央脊棱幼體極明顯,隨年齡增長而不顯;背甲后緣鋸齒狀,幼體尤為顯著。腹甲較窄,前端平切或圓出,后端有3缺凹:胸盾和腹盾、背甲和腹甲之間有韌帶連接。腹甲全黑,腹甲每一盾片上隱約可見放射狀花紋,背甲一般為棕褐色,盾片的放射紋往往不清晰。頭、頸、四肢肉色大多紅色,也有黃色或白色。雄龜尾粗長,泄殖腔孔距背甲后部邊緣較遠;雌龜尾細短,泄殖腔孔距背甲后部邊緣較近。
2.食性
雜食偏肉食性,喜食魚、蝦、動物內臟、香蕉、瓜、果等。
3.生活習性
齒緣龜屬水棲龜類,但水位以剛過背為適合,無曬背習性。最適生長溫度25℃~30℃,低于17℃則冬眠,高于35℃則夏眠。在天然條件下,以雜食為主,加上每年有近五個月的冬眠期,故生長緩慢:1冬齡30克,5冬齡以上才能達600克以上。而在人工控溫的養殖條件下,打破冬眠習性,投喂肉食性飼料為主,營養全面均衡,生長很快:1周年達500克左右,部份達650克,2周年能達1000克,3冬齡大多達1300克以上。
4、繁殖習性
在自然條件下,齒緣龜性成熟年齡為5周年以上。在人工控溫養殖的條件下,3周齡有部分達性成熟,正產年齡須達5周齡以上。每年4月—8月為產卵期,年產1次—2次,每次
2枚—6枚。卵子呈長橢圓形,中間有一白色環狀帶的是受精卵,可以用來孵化。卵重一般為15克~35克。
三、人工繁殖技術
1、親龜池的建造
親龜池一般為長方形,面積一般為5平方米~20平方米,每平方米放親龜3只~5只,每20只親龜配1平方米的產卵場。池高一般為0.8米,在30厘米處留水位口,以保持水位在0.3米以下。配備進排水系統。在池的中央,每20只親龜做一個0.1平方米的食臺。親龜池建在室外的,一般用磚徹墻,表面貼瓷磚。并在池上方覆蓋遮陽網。建在室內的,一般用PVC板或鋁板焊接做成。
2、親龜的選留
從健康的野生龜中選留,要求體重在800克以上,無傷殘,雄龜和雌龜比為1∶4。也可從野生龜做親本的子一代的健康商品龜中選留,要求年齡在6周年以上、體重在1000克以上,無傷殘。雄龜和雌龜必須從不同種群中選留,比例是1∶4。
3、親龜入池
親龜入池前先用碘類消毒劑對親龜池和食臺、產卵場進行全面消毒,濃度是5克/米3。親龜用3%鹽水浸泡10分鐘,再用濃度為10克/米3的病毒凈浸泡消毒15分鐘后放入池中飼養。
4、飼料的選配與投喂
用20%的粉狀甲魚配合飼料搭配80%的新鮮魚蝦肉糜,另添加1%的甲魚多維或多糖鍵壯素等攪拌成團。亦可用4號膨化顆粒石龜專用料,放入甲魚多維水中浸泡10分鐘。按以上方法準備飼料,按龜總體重的1%確定1天的投喂量,每天1次,下午六時投喂為好。
5、產卵
每年的4月~8月是親龜產卵期,在營養足夠、環境適合的情況下,每只雌龜年可產卵
4枚~8枚,受精率可達90%以上。
6、收卵孵化
每天下午六點左右到產卵沙場翻沙收卵。龜卵中間有一明顯白帶(圈)的為受精卵,否則是不受精卵。將受精卵成排橫放在孵化托中孵化。孵化托可用木板釘做或用塑料托或海棉箱。托內放六公分厚的孵化介質(蛭石或河砂)中,經常噴水保持介質的相對濕度為80%(手抓成團,松開即散,寧干勿過濕)。單層孵化??刹捎米匀粶囟确趸蛉斯た販胤趸?。人工控溫孵化溫度可恒定在28℃~30℃。溫度過高、過低、濕度過高等都易造成胚胎發育不良或死胎。
7、出殼
環境溫度28℃~30℃,孵化80天左右可出殼。
四、種苗培育技術
1、稚龜培育
體重50克以內的個體稱為稚龜。此階段一般在直徑為60厘米的塑料盆內培育。每盆可育30只左右。水位3厘米左右,在盆中央用石塊設一小飯碗般大的小食臺。飼料:稚甲(幼甲)料或魚蝦碎肉或50%魚蝦碎肉搭配49%的稚甲(幼甲)料添加1%的甲魚多維等。每天早晚喂1次,培育60天體重可達50克左右,可轉入幼龜培育階段.
2、幼龜培育
體重50克~250克的個體稱作幼龜。此階段一般用較大的托或水泥池來培育。托、池中央設一直徑為15厘米的圓型食臺。每平方米可培育50只左右。飼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同稚龜。
3、水質管理
投喂前先換水,用同溫度的水沖洗干凈后加同溫度的水至池水深3厘米左右即開始投喂,兩小時后清理殘餌,排掉污水,清洗干凈后再注入同溫度的新水進行培育。
五、成龜養殖技術
1、成龜池的建造
室外水泥池除了不配產卵砂場,其它與親龜池一樣。室內的用PVC板或鋁板焊接制做,按室內情況可做成多層的養殖箱,配備進排水系統、照明、控溫和食臺等設施。
2、龜種入池
用濃度為10克/米3的病毒凈消毒10分鐘后放入成龜池飼養。
3、飼料的選配
成龜飼料配方是:80%的新鮮魚蝦肉糜(經絞肉機絞碎)搭配19%的甲魚配合粉料,添加1%的甲魚多維等。
4、投喂技術
按以上配方,按龜總體重的3%確定1天的投喂量,每天1次,下午六時投喂為好。
5、水質管理
同幼龜。
六、常見病害防治技術
1、急、慢性肺炎
危害規格:各種規格。
主要癥狀:鼻孔被粘液堵塞,常張嘴呼吸、吐泡沫、有啰音,同時單眼或雙眼發白突出,往往誤診為白眼病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,是目前最難治療、死亡率最高的一種龜病。
患病原因:(1)龜苗質量差;
(2)環境突變、應激等,抵抗力下降,先患感冒,后轉化為肺炎。
預防技術:(1)選購優質龜苗。特別避免選購近親繁和五年以下親龜產的苗;
?。?)防止養殖環境溫度突變,預防感冒;
?。?)飼料中常加喂多糖健壯素以提高抵抗力。
治療技術:早期:用濃度20克/米3黃金敗毒液+2克/米3氟苯尼考+2克/米3病毒靈,全池潑灑(浸泡),連續5天~8天。中晚期:每公斤龜體重肌肉注射敏感頭孢0.1克 +生理葡糖.1毫升,連續5天,同時按早期方法浸泡。
2、急、慢性腸炎
危害規格:各種規格。
主要癥狀:減、停食,拉稀,嚴重時帶血,肛門紅腫。
患病原因:(1)飼料被細菌感染、變質;
?。?)水體惡化;
?。?)消化不良。
預防技術:(1)保證飼料新鮮.:冰凍魚蝦要注意是否變質,配合飼料是否在保質期內;
?。?)水質清新,每天換水兩次以上;
?。?)控制投喂量,以八成飽為適。經常加喂“開胃消食素”以鍵胃。
治療技術:對還能攝食的龜,每公斤飼料添加20%含量的“氟苯尼考”0.2克,連喂
5天~8天。對已停食的龜,用10克/米3氟苯尼考液強行灌喂,每天三次,連續5天~8天。
3、爛甲爛身
危害規格:各種規格龜。
主要癥狀:背殼、腳趾、頸部、頭部等部位潰爛。
患病原因:(1)水體惡化;
?。?)體表受傷。
預防技術:(1)保水體清新;網址:http://www.cnkikbs.com
?。?)及時處理受傷龜。
治療技術:用濃度10克/米3甲魚銨碘浸泡消毒,每天2次,每次15分鐘,連續4天~6天。
七、野生齒緣龜馴養的關鍵技術
目前,齒緣龜剛引起業內人士重視,養殖所需的親龜和種苗大多來源于野生,馴化方法不當會引起大批死亡,據筆者經驗,馴化的關鍵技術是:
1、選購要求:選購外表無傷殘、頭腳伸縮自如、爬行快速、倒放地上時能迅速翻回的龜。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買到內有釣鉤、內傷嚴重、被注水、患有應激性疾病等根本養不活的龜的機率。
2、龜體處理:野生龜身上一般寄生大量的寄生蟲,如螞蟥等,入池前先用3%的鹽水浸泡30分鐘,再用濃度10克/米3甲魚胺碘浸泡10分鐘,可殺滅所有寄生蟲。
3、馴養環境要求:齒緣龜屬于水棲龜類,養殖的環境中,有水部分要達三份之二以上,水位以剛過背為適合。如在室外養殖,每3天換水一次,如在室內養殖,每天至少換水1次。
4、馴養溫度要求:目前養殖所需齒緣龜,大多來自東南亞,那里溫度較高,故購回的親龜種龜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,使養殖環境的溫度要達到10℃以上。如長期處于低溫(低于10℃)會造成大批死亡。
5、馴養投喂要求:溫度達20℃以上時開始攝吃,以28℃為最佳。投喂的前三天,先用濃度10克/米3的土霉素浸泡3天。每天換水換藥一次。到投喂時,每公斤飼料添加2克的甲魚多維、2克的維生素K3、1克氟苯尼考,連續10天~15天。
6、馴養時間:能正常投喂攝食20天達后,已算馴化成功。 |
 |
|
|
 |
|
欄目列表 |
|
 |
推薦內容 |
|
 |
熱點內容 |
|
 |
|